English

老唱片百年沧桑(三)

2000-03-17 来源:生活时报 李倩 我有话说

艺术歌曲:

在20年代的中国的音乐舞台上,一种新的音乐形式颇为盛行,一个人在歌唱,旁边有一台钢琴伴奏,钢琴开始响起,随后歌声进入,歌声与琴声融为一体,很有表现力,这就是艺术歌曲。艺术歌曲的主要特点是所谓“诗化精神”。歌词多出自名家名作,诗意盎然。本世纪初二十年代,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,人们开始寻求新的表现形式,来反映人的思想感情及个性。一批留学回国的音乐志士,已不再满足于填词或单旋律的写作,开始运用和声及作曲技法,进行了艺术歌曲的创作,他们虽然仍尊重于西方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,但力求突出主体的情感抒发,他们以中国文人的浪漫气质融入到艺术歌曲创作中,再现了艺术歌曲的诗化精神。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至今还成为音乐会的演唱曲目。比如,易韦斋词。肖友梅的“问”,作于1921年,1920年,肖友梅从德国留学回国,有感于中华大地被军阀割据战乱、祖国河山遭列强欺辱分裂,无限感喟,写下了这曲著名的乐曲,饱含着对列强的愤懑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。歌词通过提问的方式,以华年如水、秋声萧瑟比兴出江河破碎,发人深省:以人生如蕊、秋花沉醉比兴人生如梦,催人振作。乐曲音调契合着歌词意蕴,突出了词中主旨。。肖友梅早年求学于德国,他的艺术歌曲深受德国艺术歌曲的影响,具有结构精致,语言简洁,手法洗练的特点,体现了中国吟诗的抑扬顿挫的某些特点。另一首由青主1920年作曲的“大江东去”,曾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作“大江东去”的意境铺成而作。原词借古抒怀、感慨历史沧桑之变,人事沉浮不定,千古风流,不过东去江水。词意郁勃,情怀豪迈、气势磅礴。1930年青主还创作有“我住长江头”,两部作品均以其艺术性赢得了历史地位,现已列为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重点曲目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把握“新质生产力”概念的理论基础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